為深入分析研判市屬企業生產經營形勢,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穩定經濟增長工作舉措,6月25日上午,南京市國資委組織召開國資系統穩定經濟增長工作會議。會議深入學習貫徹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和省、市有關穩住經濟增長會議精神,堅決落實黨中央關于“疫情要防住、經濟要穩住、發展要安全”的重要要求。會議通報了上半年市屬企業運營情況,部署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事宜。市國資委黨委書記、主任范慧娟出席會議并講話。
會議指出,1-5月份,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454億元,同比增長13%;上交稅費45億元,同比增長17%。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80億元、利潤總額56億元,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49.2%、40%;預計完成投資346億元,完成年度計劃的44.7%??傮w上看,1-5月份不乏亮點特色。一是重點子企業作用發揮明顯。實現營業總收入占比81.4%、利潤總額占比36.8%,紫金信托、頤居建設、新開源實業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均在2億元以上。二是國企改革持續推進。三年行動138項任務已完成136項,“三大工程”實施方案制定出臺,“數字國資”建設全面啟動,6家企業開展創新激勵基金試點,智慧交通正式入選全國“科改示范行動”名單,南京工裝、園林經濟等重點混改項目協同開展員工持股,市屬集團列入全市綜合考核體系,黨建引領下統籌國資系統發展與安全的工作體系全面建立。三是國企擔當有力彰顯。今年已減租金總額超5.7億元,三年來累計減免10.5億元,采購建設12個方艙實驗室,下沉社區黨員志愿者達12000人次。四是國企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。27家企業獲評省級文明單位,旅游集團“長江傳奇”濱江游輪品牌入選國務院國資委2021年度“品牌創建路徑”類別優秀案例,新工集團打造的新工·秦淮科技園等科創載體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,大數據集團參與研發的“寧搏疫”“場所碼”受到社會肯定。
會議強調,要堅定信心、扛起責任,辯證看待當前“基本面”。今年以來,全市國資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,主動作為,真抓實干,有力應對困難挑戰,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,國資國企總體運營平穩。同時也面臨著主要經濟指標下行壓力較大的問題,要完成全年目標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,要全面、辯證地看待市屬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形勢。市國資委積極開展“放管服”改革,迅速研究落實穩經濟保增長促發展舉措,在綜合考核、薪酬激勵、盤活資產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。市屬企業有“穩”的基礎、“進”的實力,下半年要做好迎難而上的準備,以穩促進、以進固穩,切實當好穩定器和壓艙石。
會議要求,要綜合施策、多方發力,穩住國資國企“基本盤”。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、市決策部署上來,堅持穩增長、穩主業、穩環境,努力把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。一要把“穩增長”作為頭等大事。搶抓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,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。全面摸排現有閑置資產,挖掘低效資產價值。加快推進復工達產,圍繞主業加大新業務新業態布局。二要把“抓改革”作為關鍵一招。重點做好三件事:全面實現“三年行動”圓滿收官;深入落實內部資源優化整合、骨干企業強鏈補鏈、上市公司提質增效“三大工程”實施方案;積極推進“創建一流示范企業專項行動”。三要把“防風險”作為永恒主題。毫不放松抓好資產負債約束工作,嚴禁違規舉債,嚴控債務總量。加強科學決策,對重大特別監管類投資項目實施好“雙重論證”。全市國資系統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意識,強化內控管理,實現降本增效。四要把“保大局”作為應盡職責。在全力保市場主體上做貢獻,全力保障水氣供應、糧食安全,嚴格落實房租減免政策,堅決杜絕惡意拖欠中小企業賬款行為,助力上下游企業紓困解難。在發揮國企擔當上做貢獻,加大穩崗就業力度,以開展“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年”為主題,幫助國有企業職工群眾解決一批難題。在防疫情抓安全上做貢獻,守牢疫情防控和安全發展底線,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。五要把“數字化”作為破局之路。全力關心支持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建設,確保建設目標順利推進。統籌謀劃好各集團數字化轉型工作,在數據運營、智慧城市、科技金融、智能制造等領域形成一批標桿性場景。
會議強調,要凝心聚力、真抓實干,打出落地見效“組合拳”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,強化統籌協調,層層壓實責任,緊盯重點任務、薄弱環節、目標缺口精準發力,確保穩增長各項舉措落到實處,牢牢穩住發展大盤。二是完善激勵措施,強化考核引導,加大督查力度。用好考核?“指揮棒”,優化激勵手段,全面強化考核結果運用,不斷激發企業內部穩增長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。加大督促指導力度,以嚴格的督查考核推動穩增長各項工作全面落實、全面過硬。三是強化黨建引領,夯實組織保障,凝聚各方力量。全面發揮各級黨委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實”的領導作用,堅定不移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,促進互融互進、同頻共振,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、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穩增長的制勝優勢。
會上,各市屬集團分別作交流發言。
市國資委黨委委員、二級巡視員,各市屬集團主要和分管負責同志,市國資委各處室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。